槽型光电传感器(也称为槽式光电开关或U型光电传感器)是一种基于光电效应的检测装置,其核心结构为发射器与接收器对向安装在U型槽两侧,通过检测光路是否被遮挡来实现对物体的非接触式检测。以下是其工作原理的详细说明: 一、基本结构- 发射器:通常为红外线或可见光LED,持续发射调制光束(如脉冲光)。
- 接收器:包含光电二极管或光电晶体管,用于接收发射器发出的光信号。
- U型槽:发射器与接收器分别位于槽的两侧,形成固定间距的光路通道。
- 信号处理电路:对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比较,输出开关量信号(如TTL电平)。
二、工作原理1. 对射式检测(默认状态)- 光路畅通:当槽内无物体时,发射器发出的光直接射入接收器,接收器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取决于电路设计)。
- 光路遮挡:当物体(如金属片、塑料件、标签等)进入槽内并遮挡光路时,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强急剧下降,信号处理电路检测到阈值变化后,输出电平翻转(高→低或低→高)。
- 输出信号:通常为NPN或PNP型晶体管输出,可直接驱动继电器、PLC或微控制器。
2. 调制与解调技术(抗干扰设计)- 光调制:发射器以特定频率(如1kHz-100kHz)发射脉冲光,而非连续光。
- 信号解调:接收器仅响应与发射频率匹配的光信号,滤除环境光(如日光、荧光灯)的干扰。
- 优势:提高检测可靠性,避免误触发。
三、关键特性与参数- 槽宽(Gap Size)
- 定义: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间距(通常为2-30mm)。
- 影响:决定可检测物体的最大厚度。例如,槽宽5mm的传感器仅能检测厚度≤5mm的物体。
- 响应时间
- 定义:从光路被遮挡到输出信号变化所需的时间(通常为0.1-10ms)。
- 应用:高速生产线需选择响应时间短的传感器(如≤1ms)。
- 输出类型
- NPN/PNP型:常开(NO)或常闭(NC)触点,需根据负载类型选择。
- 线制:
- 2线制:电源与信号共用,适用于简单控制。
- 3线制:独立电源、信号和地线,抗干扰能力更强。
- 检测距离与精度
- 检测距离:固定(由槽宽决定),无需调节。
- 精度:取决于光斑大小和物体边缘锐度,通常为±0.1mm。
四、典型应用场景- 物体计数
- 示例:包装线上的药瓶、瓶盖计数,通过检测每个物体通过槽时的信号跳变实现。
- 位置检测
- 示例:电梯门安全光幕,检测门关闭过程中是否有障碍物进入槽内。
- 方向判断
- 示例:结合两个槽型传感器,通过信号时序判断物体运动方向(如传送带分拣)。
- 透明物体检测
- 示例:检测玻璃瓶、薄膜等透明物体(需选择对透明材料敏感的型号)。
- 液位控制
- 示例:检测浮子是否到达指定液位高度(需槽宽与浮子直径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