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回复: 0

船用油水分离器工作原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

主题

1

回帖

62

积分

技术员

积分
62
发表于 昨天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船用油水分离器是船舶防止含油污水污染海洋的关键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油和水的物理特性差异(密度、表面张力、粒径等),通过多级分离技术将污水中的油分控制在国际海事组织(IMO)规定的 15ppm 以下(即每升污水含油量≤15 毫克)。
一、预处理阶段:去除大颗粒杂质
含油污水(如机舱舱底水、燃油舱清洗水)首先进入预处理腔,通过以下方式初步净化:
格栅过滤:拦截污水中的固体杂质(如金属碎屑、纤维、泥沙),避免后续部件堵塞。
破乳(针对乳化油):若污水中含有稳定的乳化油(油滴粒径<1μm,与水形成乳浊液),通过添加破乳剂(如聚合氯化铝)或采用电解、超声技术破坏油滴表面的乳化膜,使小油滴凝聚成大颗粒,便于后续分离。

二、主要分离阶段:多级物理分离技术
根据油滴大小和设备设计,通过多级组合实现高效分离:
重力分离(初级分离)
利用油与水的密度差(油密度约 0.8-0.9g/cm³,水约 1g/cm³),污水进入静置分离腔后流速降低(通常<0.05m/s),油滴因浮力上升至液面形成油层,水则下沉至底部。此阶段可分离粒径>100μm 的浮油,分离效率约 60%-70%。
关键设计:分离腔采用倾斜板(波纹板或平行板)结构,增加油滴上浮路径和停留时间,同时减少水流扰动,提升分离效率。
聚结分离(次级分离)
剩余含细小油滴(10-100μm)的污水进入聚结区,通过填充亲油材料(如聚丙烯纤维、陶瓷填料)实现分离:
油滴与亲油材料表面接触时,因表面张力吸附在材料表面,逐渐凝聚成更大油滴(“聚结效应”),当油滴重力超过浮力时,上浮至顶部集油区。
水则通过材料间隙流向下一阶段,此阶段可分离 10-100μm 的油滴。
精细过滤(深度分离)
经过前两级分离后,水中仍残留少量微小油滴(<10μm),需通过精细过滤单元处理:
采用疏水型过滤膜(如聚四氟乙烯膜)或超细纤维滤芯,利用 “拦截效应” 和 “吸附效应” 捕获微小油滴,同时允许水通过。
部分设备会结合离心分离技术(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油滴甩向腔壁),进一步提升分离效率,使最终出水油分≤15ppm。

三、油分收集与排放控制
油分收集:分离出的油液(浮油和聚结油)通过顶部集油腔汇集,经手动或自动排油阀排入污油舱,等待后续处理(如焚烧或回收)。
排放监控:处理后的水需经过油分浓度探测器(如紫外吸收式、红外散射式传感器)检测,达标(≤15ppm)后通过排放阀排出船外;若不达标,将自动回流至分离器重新处理,防止超标排放。

四、辅助系统保障运行
加热系统:低温环境下,通过电加热或热水伴热防止油液凝固、黏度升高,确保分离效率。
反冲洗系统:定期用清水或压缩空气反冲聚结材料和滤芯,清除表面附着的油污和杂质,延长使用寿命。
船用油水分离器的核心是通过 “预处理→重力分离→聚结分离→精细过滤” 的多级协同,结合实时监控技术,实现含油污水的合规排放,是船舶防污染的强制设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制造论坛 ( 浙B2-20090312-57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7 14:31 , Processed in 0.02617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