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氏硬度计通过测量压痕深度差值反映材料硬度,自动化升级后实现了“加载-压痕-测量-计算”全流程智能化,具体步骤如下: 1. 智能准备阶段- 样品定位:将待测材料固定于载物台,传感器自动扫描表面平整度并校准零点。
- 参数设定:通过触控屏选择测试标尺(如HRA/HRB/HRC)、载荷值(初载+主载)及保压时间,系统自动匹配对应金刚石/球压头。
2. 自动化测试流程- 初载压入:电机驱动压头以初载荷(如10kgf)缓慢接触样品,传感器记录初始压痕深度[size=1.21em]ℎ1h1。
- 主载加压:系统自动切换至主载荷(如140kgf),压头深入材料,保压预设时间(通常2-5秒)以稳定塑性变形。
- 深度差测量:卸载主载荷后,仅保留初载荷,传感器实时采集最终压痕深度[size=1.21em]ℎ2h2,计算差值[size=1.21em]Δℎ=ℎ2−ℎ1Δh=h2−h1。
3. 智能计算与输出- 硬度换算:微处理器根据标尺公式(如[size=1.21em]���=100−ΔℎHRC=100−Δh)自动计算硬度值,并补偿温度、载荷误差。
- 数据管理:测试结果实时显示,支持自动存储、生成报告(含多组数据均值、标准差),或连接MES系统上传检测数据。
4. 自检与维护提示- 测试间隙,系统自动检测压头磨损、载荷精度,并提示校准周期;
- 异常样品(如表面粗糙度超标)时,触发警报并建议重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