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4|回复: 0

DLS分析仪光源波长与使用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11-21 08:49
  • 签到天数: 51 天

    [LV.5]常住居民I

    341

    主题

    173

    回帖

    2081

    积分

    版主

    积分
    2081
    发表于 2025-8-14 16: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动态光散射(DLS)分析仪用于测量粒子的尺寸分布、粒子浓度和颗粒间的相互作用。DLS技术通过分析粒子在溶液中散射光的变化来确定粒子的大小和其他物理特性。光源的波长在DLS分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光源波长与散射效率的关系
      ①光散射强度与波长有关:散射强度随着波长的变化而变化。通常来说,较短波长的光(如紫外光)会被小颗粒更强烈地散射,而较长波长的光(如红外光)则适用于较大颗粒。散射强度与粒子大小的关系遵循瑞利散射定律,当粒子尺寸与光波长的关系较大时,光的散射强度会发生显著变化。
      ②最佳波长选择:不同尺寸的颗粒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散射特性。例如,使用较长波长的光(如红色或近红外)对于较大颗粒更有效,而较短波长的光(如蓝光或紫外线)则更适合测量较小的颗粒。因此,根据测量样品粒子的大小范围,选择适当的波长非常重要。
      2.常见的光源波长
      DLS分析仪通常使用激光作为光源,激光具有单一波长的特点。常见的波长有:
      ①633 nm(红色光):这是大多数DLS分析仪使用的标准波长。适用于大部分粒子尺寸范围(几十纳米到几微米之间的粒子)。
      ②488 nm(蓝色光):适用于较小的颗粒(通常在几纳米到几百纳米的范围),对小颗粒的散射更为敏感。
      ③780 nm(近红外光):适用于较大的颗粒,特别是在微米级的颗粒测量中,较长波长可以减少由于散射引起的误差。
      3.波长选择与样品类型
      ①纳米颗粒(10 nm - 1000 nm):对于较小的颗粒,选择较短波长(如488 nm)可以获得较强的散射信号,从而提高测量的精度。
      ②微米颗粒(1 µm以上):较大的颗粒适合使用较长波长的光(如780 nm),因为它们能够更好地与长波长的光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4.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①散射角度的变化:不同波长的光在不同角度上的散射强度也会不同。通过选择合适的波长,可以优化散射角度,进而提高测量精度。
      ②光源波长的稳定性:激光作为光源具有波长稳定性较高的特点,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光源,这对于长时间、高精度的DLS测量非常重要。
      5.其他注意事项
      ①样品浓度:如果样品浓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散射光的饱和,这时选择较长波长的光可以帮助减小这种效应。
      ②粒子聚集状态:DLS测量依赖于粒子在溶液中的分散状态。如果粒子发生聚集或凝聚,散射特性可能会发生变化,影响测量结果。
      总结
      光源波长的选择直接影响DLS分析仪对粒子尺寸的测量精度和适用范围。通常来说,选择适当波长的激光有助于提高对不同尺寸粒子的测量能力。在选择光源波长时,需要根据粒子尺寸范围、测量需求和样品的具体特性来进行权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制造论坛 ( 浙B2-20090312-57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1 01:23 , Processed in 0.03083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