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回复: 0

新世联科技: 无人机UVA大气环境监测仪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

主题

1

回帖

300

积分

高级技师

积分
300
发表于 昨天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无人机大气环境监测仪出现的市场背景
       1. 环境污染问题加剧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传统的地面监测站由于分布稀疏,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区域空气质量状况。
       2. 传统监测手段的局限性

       传统的大气环境监测通常依赖于固定的监测站点,这些站点不仅建设成本高、占地面积大,而且监控范围有限,难以覆盖大面积或复杂地形区域。此外,固定站点的数据采集频率和响应速度也无法满足实时监测的需求。
       3. 技术进步与创新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使得无人机能够搭载各种气体传感器、摄像头和其他监测设备,实现对大气污染物的高效、精准监测。同时,无人机的操作也变得更加简便,适应了不同的应用场景。

       4. 政策支持与法规完善
       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使用先进技术进行环境监测的政策。例如,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为无人机监测大气环境提供了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
       5. 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追求,对于更加精确、及时的环境监测数据需求不断增加。无人机大气环境监测仪正好满足了这一市场需求,提供了一种新型且有效的解决方案。
       6.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面对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时(如化工厂泄漏、森林火灾等),无人机可以迅速到达现场,实时收集数据并评估影响,为应急响应提供科学依据。




       二、什么是无人机大气环境监测仪
       无人机大气环境监测仪是针对人工难以到达的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监测环境而设计的产品,采用高灵敏的进口电化学传感器辅以扩散式气体检测方法,可同时监测大气温度、湿度、PM10、PM2.5、SO2、NO2、CO、O3多种特征污染参数;该组件操作方便、测量准确、工作可靠、体积轻小;利用支架可将传感模块方便的安装至无人机上,实现空中轨迹的大气监测。同时,配合无人机大气环境监测软件系统,实时查看无人机所处大气环境数据并三维化展示,形成立体空间的空气质量分析手段。在环境监测领域,无人机大气检测仪器的出现如同一股清新的空气,为传统的监测手段带来了创新和突破。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搭载的大气检测仪器,以其高效、灵活的特性,在环境保护、气象研究、灾害预警等多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无人机大气环境检测仪的特点
       无人机大气环境监测仪主要包含:采样单元、数据传输单元、数据分析单元等。
       1)检测精度可达到ppb级;
       2)采样单元监测的数据通过数传或GPRS传输单元传送至系统平台进行实时追踪;
       3)系统带自供电系统,不需要单独供电,可长时间工作;
       4)监测数据准确可靠,支持同时面向五个数据中心,直接与环保局联网,上传至环保局数据中心。
       5)专业工业级无人机,机身全碳纤维结构,长航时,大载重,抗干扰,三防,可以搭载不同任务负荷。







       四、无人机大气环境检测仪使用的传感器推荐
       目前,深圳新世联科技推荐来自英国Alphasense四电极电化学传感器B4系列,可以有效地检测大气环境中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臭氧(O3)。主要的应用方向是城市固定监测站,大气网络化设备,车载和无人机设备等。此外,可用于多功能便携式设备中,执行不间断地测量,在持续移动中实时自动测量途径区域的空气质量变化,所得信号经过处理以数据形式显示在仪表上,或者保存在存储器中,或通过GPRS将接受数据传送到中央服务器进行处理,显示动态空气质量变化。具有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分辨率高、线性度度好、工作范围广等优势。两年以上寿命。
     
       以下是传感器参数:



       详情请咨询深圳市新世联科技有限公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制造论坛 ( 浙B2-20090312-57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2 02:31 , Processed in 0.02974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