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感器类问题
1. 灵敏度不足或误报- 现象:
- 漏检真实放电信号,或频繁误报非放电事件(如机械振动干扰)。
- 原因:
- 传感器安装位置偏离电场敏感区域;
- 传感器频带范围与放电类型不匹配(如UHF传感器漏检低频放电);
- 校准失效或长期未维护。
- 对策:
- 优化安装:结合电场仿真确定传感器最佳位置(如GIS盆式绝缘子附近);
- 多传感器融合:组合使用UHF、AE(超声波)、HFCT(高频电流)传感器,覆盖20MHz~1.5GHz全频段;
- 定期校准:每半年使用标准脉冲发生器(如500pC校准脉冲)校准灵敏度。
2. 传感器损坏- 现象:
- 原因:
- 对策:
- 选用IP68防护等级传感器;
- 加装防爆外壳(适用于GIS或变压器内部);
- 冗余部署(同一监测点安装双传感器)。
二、信号干扰问题
1. 电磁干扰(EMI)- 现象:
- 根源:
- 邻近开关操作、电晕放电、无线通信设备(如5G基站)。
- 对策:
- 硬件滤波:在信号输入前加入带通滤波器(如100kHz-1MHz抑制工频谐波);
- 软件降噪:采用小波变换、深度学习算法分离噪声;
- 屏蔽措施:使用双层屏蔽电缆,传感器接地电阻≤1Ω。
2. 通信干扰- 现象:
- 原因:
- 长距离传输(>100m)导致RS485信号衰减;WiFi/4G信道拥塞。
- 对策:
- 改用光纤通信(单模光纤传输距离≥10km);
- 增加中继器或升级为工业以太网(Profinet/EtherCAT);
- 配置数据缓存,断线续传。
三、数据分析问题
1. 放电类型误判- 现象:
- 系统将电晕放电误判为沿面放电,或混淆颗粒放电与悬浮电位放电。
- 原因:
- 特征提取算法不完善(如仅依赖PRPD图谱相位分布)。
- 对策:
- 多维度分析:结合幅值、频率、相位、脉冲重复率综合判断;
- AI模型训练:导入历史数据训练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升分类准确率;
- 人工复核:设置专家诊断模式,对高风险事件人工干预。
2. 阈值设置不合理- 现象:
- 对策:
- 动态阈值调整:根据负载率、环境温湿度自动调节报警阈值;
- 趋势预警:基于连续监测数据计算放电量月增长率,触发预警(如>30%)。
四、系统稳定性问题
1. 电源故障- 现象:
- 对策:
- 采用双电源冗余供电(主电源+UPS);
- 太阳能供电系统(适用于户外变电站)。
2. 软件崩溃- 现象:
- 对策:
- 部署Linux实时操作系统(替代Windows);
- 定期清理内存缓存,限制同时处理数据通道数(如≤16通道)。
五、典型案例与解决方案
案例1:变压器局放监测误报- 场景:500kV变压器在线监测系统频繁报警,但离线试验未发现放电。
- 分析:传感器受冷却风扇振动干扰(40-200Hz低频噪声)。
- 解决:
- 在传感器信号线加装高通滤波器(截止频率300kHz);
- 调整软件参数,屏蔽100kHz以下信号。
案例2:GIS监测数据丢失- 场景:GIS局放监测数据时有时无。
- 分析:无线传输模块受变电站内电磁脉冲干扰。
- 解决:
- 改用光纤传输;
- 将无线通信频段切换至2.4GHz以下抗干扰频段。
六、维护管理建议- 定期巡检:
- 每月检查传感器密封性、电缆接头氧化情况;
- 每季度清洁传感器表面积污(避免影响UHF信号接收)。
- 数据备份:
- 人员培训:
- 运维人员需掌握基本放电图谱解读技能(如区分内部放电与外部干扰)。
七、技术标准参考- IEC 62478: 高压设备局部放电监测系统设计与验收标准
- IEEE C37.122: GIS局放监测系统现场测试规范
- DL/T 1630-2016: 变压器局放在线监测装置技术导则
通过系统化的问题排查与优化,局放在线监测系统可显著提升电力设备状态评估的可靠性,减少非计划停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