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预防事故和确保数据准确是安全使用安规测试仪的两个基石。我们将分两部分详细解答。
第一部分:如何预防安全风险?
预防的核心在于建立一套多层次、防呆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将“安全第一”的理念融入每一个操作环节。
一、管理与人员预防措施(软件)
严格培训与授权上岗
措施:操作员必须接受强制性的专业培训,内容需涵盖仪器原理、所有潜在风险、安全规程和紧急情况处理。通过考核并授权后方可独立操作。
禁止:严禁无资质人员操作设备。
两人操作原则
措施:始终保证至少两人在场,一人负责操作,一人负责监护。监护人的**职责是监督安全,并能在紧急情况下第一时间按下急停按钮。
设置明确的安全警示区
措施:在测试区域周围设置物理隔离栏(如警示链)、并张贴清晰、醒目的“高压危险”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误入。
二、工程与技术预防措施(硬件)
强制使用互锁安全治具
措施:这是最有效、最可靠的工程防护手段。必须使用带有安全互锁装置的测试治具(TestFixture)。当治具的门或盖被打开时,会物理切断高压输出电路。
绝对禁止:严禁使用任何方法(如胶带、电线)绕过、短接或屏蔽互锁开关。这是不可逾越的安全红线。
确保紧急停止功能有效
措施:急停按钮(E-Stop)必须位置醒目、标识清晰、功能可靠。定期测试其有效性,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立即切断电源。
贯彻“停电-放电-验电”流程
措施:在连接或拆**何线缆前,严格执行:
停电(PowerOff):关闭仪器电源。
放电(Discharge):使用放电棒对被测设备(DUT)和仪器的输出端子进行主动放电。
验电(Verify):使用验电器或万用表验证DUT和测试夹具上确无电压残留。
顺序:牢记“先接线,后通电;先断电,后拆线”。
实施“单手操作”原则
措施:操作时,将一只手放入口袋或背在身后。这能有效避免因触电形成“手-手”或“手-脚”的穿过心脏的电流回路,极大提高生存几率。
定期检查设备与线缆
措施:每次使用前,肉眼检查所有测试线、夹子和探头是否有磨损、破裂、老化或烧灼的痕迹。绝不使用损坏的配件。
三、环境与日常预防
保持工作环境安全
措施:确保工作区域干燥、整洁、无杂物。远离水源、易燃易爆物品。操作员应站在绝缘垫上。
制定应急预案
措施:现场备有急救包,所有人都知道触电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流程(如如何安全施救、如何报警)。
第二部分:日常如何校准和验证?
需要明确两个概念:
校准:由有资质的计量机构执行,将仪器与更高等级的标准器进行比对,出具校准证书,确认其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这具有权威性和溯源性。通常每年一次。
验证:由用户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执行,使用一个已知值的标准器来快速确认仪器是否工作正常。这是一种简单的“健康检查”。每日或每次使用前进行。
日常工作中,我们主要进行的是验证。
日常验证(用户执行)
目的:快速确认仪器功能正常,测量结果未发生显著漂移。
所需设备:一个安规测试仪验证盒(VerificationBox/KnownValueBox)。
操作步骤:
准备工作:将安规测试仪和验证盒在实验室内放置一段时间,使其达到温度稳定。
正确连接:使用测试线将验证盒与安规测试仪可靠连接。
选择验证项目:根据验证盒的说明,选择相应的测试功能(如耐压、绝缘、接地)。
执行测试:
耐压验证:选择验证盒上标明的耐压测试档位(如1.5kV@2mA)。启动测试,仪器应显示“PASS”,且泄漏电流读数应在验证盒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绝缘电阻验证:选择指定的电压和电阻档位(如500VDC@5MΩ)。启动测试,仪器应显示“PASS”,且电阻读数应与标称值接近。
接地电阻验证:选择指定的电流档位(如25A@100mΩ)。启动测试,仪器应显示“PASS”,且电阻读数应与标称值接近。
结果判断:如果所有项目的验证结果均符合预期,说明仪器功能正常。如有任何一项失败,首先排查操作和连接问题,若问题依旧,则仪器可能需要维修或正式校准。
频率:每日开机后或每次重要测试前。
定期校准(专业机构执行)
目的:获得具有溯源性、权威性的证书,确保仪器符合其技术指标,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执行方:国家法定计量机构(如省市计量院)或经过CNAS等机构认可的第三方校准实验室。
流程:
选择有资质的机构:确保其提供的校准证书带有CNAS标志等认可标识。
明确校准参数:与机构沟通,明确需要校准的量程、测试点(如耐压:0.5kV,1.0kV,1.5kV;接地:10A,25A)。
送检或现场校准:将仪器送至机构或其工程师上门服务。
获取校准证书:机构会提供一份详细证书,包含:
标准器的信息及其溯源性。
在不同测试点,仪器的示值误差。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结论:仪器是否符合其规格要求。
结果确认与调整:如果校准结果显示仪器超差,机构或厂家可以对仪器进行内部调整(校准),使其恢复准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