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是一种利用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快速、客观、精准评估大米外观特性的设备,可检测粒型(长宽比、面积)、颜色(白度、黄度)、垩白度、透明度、裂纹、病斑、杂质等关键指标。以下是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的详细说明: 一、仪器组成与核心功能- 硬件部分:
- 高分辨率摄像头:通常采用工业级CCD或CMOS传感器,分辨率≥500万像素,确保米粒细节清晰;
- 背光光源:均匀分布的LED光源,提供无影照明,消除光线干扰;
- 载物台:可调节角度的透明玻璃或塑料平台,用于放置待测米样;
- 计算机/控制终端:内置分析软件,支持图像采集、处理及结果输出。
- 软件部分:
- 图像预处理模块:去噪、增强对比度、分割米粒与背景;
- 特征提取算法:计算粒型、颜色、垩白等参数;
- 数据管理系统:存储检测结果,生成报表并支持导出(Excel/PDF)。
二、使用前准备- 样品准备:
- 取样量:根据仪器要求,通常取100-200粒大米(约5-10g),确保代表性;
- 预处理:
- 去除碎米、杂质(如石子、稻壳);
- 若检测垩白度,需避免米粒表面沾水(水分会影响垩白区域识别);
- 异色粒(如黄粒米)需单独分类检测或提前剔除。
- 仪器校准:
- 光源校准:开启背光光源,检查亮度是否均匀(无暗区或过曝);
- 标定板校准:使用标准米粒模型或标定板,调整摄像头焦距和角度,确保图像清晰;
- 软件参数设置:根据大米品种(籼稻/粳稻)选择对应的检测模式,设置阈值(如垩白面积占比≥5%为异常)。
三、操作步骤- 放置样品:
- 将待测米粒均匀平铺在载物台上,避免重叠或堆积(重叠米粒需手动分离);
- 关闭仪器防护罩(若配备),防止外界光线干扰。
- 图像采集:
- 启动软件,点击“开始检测”或“拍照”按钮,摄像头自动拍摄高清图像;
- 软件实时显示图像,检查米粒是否完整、清晰,必要时调整载物台位置或补光。
- 数据分析:
- 软件自动识别米粒轮廓,分割单个米粒并计算以下指标:
- 粒型参数:长(L)、宽(W)、长宽比(L/W)、面积(S);
- 颜色参数:白度(L值)、黄度(b值)、红绿值(a*值);
- 垩白度:垩白区域面积占米粒总面积的百分比;
- 透明度:通过灰度值或透光率评估;
- 裂纹/病斑:检测表面缺陷数量及面积占比。
- 结果输出:
- 软件生成检测报告,包含各指标的平均值、标准差、分布图及异常值提示;
- 支持导出数据至Excel或PDF格式,便于后续分析或存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