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原理 激光后散射粉尘仪基于米氏散射理论,当激光束照射到空气中的粉尘颗粒时,颗粒会向各个方向散射光线。其中,后向散射光(即与激光入射方向接近180°的散射光)的强度与粉尘颗粒的浓度、粒径分布及光学性质密切相关。在特定条件下,后向散射光强度与粉尘质量浓度成正比,仪器通过测量这一信号即可推算出粉尘浓度。 二、具体工作流程三、关键影响因素- 粉尘特性
- 粒径分布:小颗粒(接近激光波长)的散射光强在前向角度更大,但后散射法通过优化接收角度仍可有效测量。
- 折射率与颜色:不同材质的粉尘对光的吸收和散射能力不同,需通过校准消除误差。
- 形状:非球形颗粒的散射模式更复杂,但仪器通过算法补偿可降低影响。
- 环境条件
- 温湿度:高湿度环境下,水蒸气可能在颗粒表面凝结,增大光学尺寸,导致测量值虚高。
- 气流扰动:剧烈气流可能影响粉尘分布均匀性,需稳定采样或采用动态校准技术。
- 仪器参数
- 激光功率稳定性:功率波动会直接影响散射光强度,需采用恒功率控制或实时校准。
- 接收角度范围:优化接收角度可提高对特定粒径粉尘的灵敏度。
四、应用场景与优势- 工业排放监测
- 连续监测烟道、管道中的烟气粉尘浓度,辅助环保合规性检查。
- 适用于高浓度粉尘环境(如水泥厂、钢铁厂),测量范围广(通常0-1000mg/m³或更高)。
- 环境空气质量评估
- 监测城市PM2.5、PM10浓度,评估交通污染、工地扬尘等。
- 便携式设备可快速部署,实现移动监测。
- 室内空气质量控制
- 监测办公室、学校、医院等场所的粉尘浓度,保障人员健康。
- 结合温湿度传感器,实现综合环境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