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厌氧培养箱怎么进行厌氧培养?
如果没有厌氧培养箱,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替代方法进行厌氧培养:一、厌氧罐法
原理:利用钯催化剂催化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配合产气袋释放氢气和二氧化碳。
操作步骤: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厌氧罐。
加入产气袋(含硼氢化钠、碳酸氢钠等),注入少量水触发产气。
密封罐体,37℃培养24-48小时。
优点:操作简便,成本低,适用于常规厌氧菌(如梭菌属)。
二、真空置换法
原理:通过抽真空后充入无氧混合气体(如N₂:CO₂:H₂=85:10:5),重复3-4次置换罐内气体。
适用场景:实验室中需快速建立低氧环境的小规模培养。
三、Hungate滚管技术
原理:培养基煮沸除氧后持续通入无氧气体(N₂/CO₂),使用预还原的厌氧试管,以注射器分装并快速密封,通过滚管机旋转使培养基均匀凝固成薄层。
应用:严格厌氧菌(如产甲烷古菌)的分离与纯培养。
四、焦性没食子酸法
原理:焦性没食子酸在碱性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焦性没食子橙。
操作步骤:
在培养皿盖内放置焦性没食子酸粉末和碳酸氢钠(质量比1:10)。
滴加少量水后迅速密封培养皿,静置培养。
局限:仅适合短时培养(<24小时),氧气吸收量有限。
五、硫乙醇酸盐培养基法
原理:培养基中添加硫乙醇酸钠(0.05%-0.1%),通过巯基(-SH)维持低氧化还原电位。
特点:适用于兼性厌氧菌(如大肠杆菌)的梯度氧培养,液体培养基中可形成氧浓度梯度。
六、刃天青指示剂法
原理:添加刃天青(Resazurin,0.0001%),通过颜色变化(无色→粉红)实时监测氧气残留。
七、共培养法
原理:将需氧菌(如枯草芽孢杆菌)与目标厌氧菌共培养,利用前者快速消耗氧气。
应用:模拟自然共生环境,研究微生物互作。
八、厌氧手套箱
原理:预抽真空后充入混合气体,循环净化至氧含量<5 ppm。
操作流程:
通过空气锁传递样品,箱内完成接种、观察等操作。
优势:可长期维持无氧环境,适合严格厌氧菌(如拟杆菌属)的高通量实验。
九、改良烛缸法
原理:通过燃烧白蜡烛在烛缸系统中产生4-5%的二氧化碳,并瞬间降低密封缸内的氧气水平。
优点:是一种敏感且成本效益高的替代方法,适用于资源有限的环境。
十、硅胶管替代培养法
原理:使用硅胶管替代传统方法,更有效地研究土壤甲烷循环。
十一、玻璃瓶密封法
原理:将商业MRS培养基加入玻璃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密封,用于乳酸菌的分离。
优点:简单可行,适用于乳酸菌的分离。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实验的具体需求和条件选择使用,以实现厌氧培养的目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