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显微镜使用教程
金相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金属材料微观组织的精密光学仪器,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机械制造、冶金等领域。以下是详细的使用教程:开机前准备设备检查[*]外观检查:查看显微镜外观是否有损坏,如镜头是否有划痕、机身是否有裂缝等。若发现问题,应及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避免影响观察效果或损坏仪器。
[*]部件完整性检查:确认物镜、目镜、载物台、光源等部件是否齐全且安装牢固。若有部件缺失或松动,需补充或紧固部件。
样品制备
[*]取样:从待检测的金属材料上截取合适的试样,取样部位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材料的整体组织特征。例如,对于金属板材,可从不同厚度位置取样。
[*]镶嵌:对于形状不规则或尺寸较小的试样,可使用镶嵌机将其镶嵌在树脂中,制成规则的圆柱体或长方体,以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和夹持。
[*]磨制:依次使用不同粒度的砂纸对试样进行磨制,去除表面的切割痕迹和变形层。磨制时要注意用力均匀,避免试样表面出现划痕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一般从粗砂纸(如 240 目)开始,逐步过渡到细砂纸(如 1200 目)。
[*]抛光:将磨制好的试样放在抛光机上进行抛光,使用抛光膏或抛光液,使试样表面达到镜面效果,无划痕和麻点。抛光过程中要不断加水冷却,防止试样表面过热而影响组织。
[*]腐蚀:根据金属材料的种类和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腐蚀剂对试样进行腐蚀。腐蚀的目的是使金属的晶界、相界等微观组织结构显现出来。腐蚀时间要严格控制,一般为几秒到几十秒不等,腐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酒精擦拭吹干。
开机与调试开机
[*]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此时光源应亮起。若光源不亮,需检查电源连接是否正常或灯泡是否损坏。
调焦
[*]低倍物镜调焦:将低倍物镜(如 10×)转入光路,把制备好的试样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通过粗调旋钮缓慢下降载物台,使物镜接近试样表面(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试样),然后从目镜中观察,同时缓慢上升载物台,直到看到模糊的图像。再用微调旋钮进行精细调焦,使图像清晰。
[*]高倍物镜调焦:在低倍物镜下找到清晰的观察区域后,将高倍物镜(如 40×、100×)转入光路。此时只能用微调旋钮进行调焦,因为高倍物镜的工作距离很短,使用粗调旋钮容易损坏物镜和试样。
光源调节
[*]亮度调节:根据观察需要,调节光源亮度旋钮,使图像亮度适中。过亮或过暗的图像都会影响观察效果。
[*]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调节:调节孔径光阑可以改变进入物镜的光线数量,从而影响图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调节视场光阑可以改变观察视野的大小。一般来说,将孔径光阑和视场光阑调节到与物镜数值孔径和观察视野相匹配的位置,能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
观察与记录观察
[*]移动载物台:通过移动载物台的手轮,使试样的不同部位进入观察视野,全面观察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如晶粒大小、形状、分布,相的组成和形态等。
[*]更换物镜:根据需要,可以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进行观察,以获取更详细或更宏观的组织信息。
记录
[*]绘图记录:对于重要的观察结果,可以使用绘图工具将显微组织结构绘制下来,标注出晶界、相界、第二相粒子等特征。绘图时要尽量准确、清晰地反映组织的形态和分布。
[*]拍照记录:现代金相显微镜通常配备有数码相机或图像采集系统,可以将观察到的图像拍摄下来,存储在电脑中。拍照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分辨率和曝光时间,以保证图像质量。
关机与整理关机
[*]先将物镜转到低倍位置,然后关闭光源电源,最后关闭显微镜主机电源。
整理
[*]清洁仪器:用专用的镜头纸或软毛刷轻轻擦拭物镜、目镜等光学部件,去除灰尘和污渍。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刮伤镜头。
[*]整理样品和工具:将观察过的试样整理好,放回指定位置。清理工作台面,将使用的工具(如镊子、砂纸等)归位。
[*]填写使用记录:在显微镜的使用记录本上填写使用日期、时间、使用者、观察样品名称、观察结果等信息,以便日后查询和管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