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式与非接触式膜厚测量技术对比
膜厚测量技术根据是否与样品直接接触,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它们在测量原理、适用场景、精度等方面各有特点,以下是详细对比分析:1.工作原理
(1)接触式测量
接触式膜厚测量技术通过机械探头或探针直接接触样品表面,利用位移传感器或压力感应来测量厚度。典型设备包括千分尺、台阶仪、轮廓仪等。
优点:直接测量,不受样品颜色、透明度或材质影响,适用于超薄膜(如半导体镀层)。
缺点:可能划伤软质或敏感材料(如光刻胶、柔性薄膜),测量速度较慢,不适合大面积快速扫描。
(2)非接触式测量
非接触式技术通过光学、超声波、涡流或激光等手段间接测量厚度,无需物理接触样品。典型设备包括光学干涉仪、激光测厚仪、超声波测厚仪等。
优点:无损检测,适合脆弱或高价值材料;测量速度快,可实时扫描大面积。
缺点:受样品特性限制(如光学法需要反射信号,涡流法仅适用于导电/磁性材料),环境因素(振动、温度)可能干扰测量结果。
2.精度与分辨率
接触式:
分辨率可达0.1nm~1μm,适合高精度实验室测量。
重复性高,但依赖探头的稳定性和校准状态。
非接触式:
分辨率通常在1nm~1μm之间,光学干涉仪精度最高,而超声波或涡流法的分辨率相对较低。
重复性受环境因素(如振动、温度波动)和样品表面状态(如粗糙度、反射率)影响较大。
3.适用场景
(1)接触式适用场景
半导体行业:测量纳米级薄膜(如晶圆镀层)。
精密制造:硬质材料(金属、陶瓷)的绝对厚度测量。
研发实验室:需要高精度数据的科研场景。
(2)非接触式适用场景
汽车涂层检测:快速无损测量油漆或电镀层厚度。
柔性电子材料:避免探头损伤软质基底(如PET薄膜)。
工业在线检测:高速自动化产线(如卷材薄膜厚度监控)。
页:
[1]